近日,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上,情色视频
黄超副教授团队带来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科普创新实践——基于湖光岩玛珥湖的“实验可视—数据解读—公众参与”三位一体科普设计方案。该方案致力于打破科研与公众之间的知识壁垒,推动前沿地学成果“落地”博物馆,让公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科学魅力。

湖光岩玛珥湖位于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,因其沉积序列完整、古环境信息丰富,成为国际古气候研究的热点。然而,传统的博物馆科普方式仍以静态图文和标本展示为主,内容滞后、形式单一,难以满足公众对前沿科学知识的渴求。
针对这一痛点,黄超老师团队提出“科研驱动科普”的新路径。他们通过整合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和数年来长期的野外观测实践,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语言,并设计可视化展板、实时数据系统和互动实验环节,让公众不仅能“看”科学,还能“做”科学。
例如,观众可亲手制作硅藻玻片,在显微镜下观察古气候的“见证者”——硅藻;通过物联网技术,实时查看湖光岩的水文气象数据,理解科学家如何从数据中解读环境变迁。这种“沉浸式科研体验”不仅增强了科普的趣味性和参与感,也显著提升了知识的传播效果。

该设计在大会上获得多位专家的高度评价。专家认为,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湖光岩,也具备向青海湖、洞庭湖等同类研究区域的推广价值,为我国湖泊类自然博物馆的科普升级提供了可行路径。
黄超老师表示,团队将继续优化这一模式,推动更多科研项目与科普平台深度融合,实现“科研输出”与“科普传播”的良性循环,让地球科学真正走进人民生活。